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藍思科技多元是與非,抵御不確定性靠什么?

2021-11-24 13:31
首條財經
關注

貴在久久為功、專注打磨!

作者:南辭

編輯:畢柳

風品:豐華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鴻茅初開、熱議與爭議齊飛,依然擋不住元宇宙的高熱。

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將Facebook更名為“Meta”,來源于“元宇宙”;

11月3日,微軟公開表示將探索元宇宙技術;

11月5日,羅永浩發(fā)布微博稱,“下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一家所謂的元宇宙公司”。

11月15日,電魂網絡公告:注冊了“電魂元宇宙”、“夢三國元宇宙”等相關商標

......

截至11月22日,我國共申請“元宇宙”商標4368件,涉及公司689家。其中僅2021年就申請了4366件,涉及公司688家。顯然,2021被譽元宇宙元年不為過。

當然,好飯不怕晚,還有源源新入者。

01

利潤下降 股價不振為哪般?

SHOU CAI

11月8日,藍思科技在互動易平臺表示,公司已布局元宇宙概念產品的研發(fā)、設計、生產及客戶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藍思科技是一家以研發(fā)、生產、銷售中高端視窗防護玻璃面板、外觀防護新材料、電子功能組件、整機組裝為主營業(yè)務的上市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筆記本與一體式電腦、平板電腦、新能源汽車等終端領域,為蘋果供應鏈企業(yè)。

早在5年前,其就開啟 VR、AR 產品領域技術、產品等研發(fā)拓展,有深度應用場景。

從此看,發(fā)力“元宇宙”,藍思科技有先發(fā)優(yōu)勢。

但也與多數(shù)“元”概念股類似,其也背負審視質疑目光,是否蹭熱度、最終能分幾杯羹?

看看藍思當下困態(tài),并不算苛問。

一提到消費電子龍頭,必然少不了立訊精密、歌爾股份和藍思科技。三者均為果鏈核心ODM供應商,知名度極高,被并稱A股蘋果產業(yè)鏈“三巨頭”。

玩味的是,同是代工廠,資本命運卻悄然分化。

以今年為例,藍思科技股價整體不振,從1月初40.86元/股高點至11月23日收盤價22.7元/股,市盈率23.71倍,市值1129億,蒸發(fā)超四成。

同日,歌爾股份股價54.45元/股,市盈率44.67倍,市值1860億元;立訊精密為42.02元/股,市盈率40.93倍,市值2962億元。

都是吃一碗飯的,為何藍思科技落后呢?

來看業(yè)績,2021年前三季,營收339.26億元,同比提升30.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32.97億元,同比微降3.94%;第三季營收125.35億元,同比增長19.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9.89億元,同比下降34.97%。

對于利潤大幅下降,藍思科技解釋稱,主要由于消費電子與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芯片供需情況進一步失衡等原因影響。

財信證券分析認為,大幅下降主要受成本、費用影響。消費電子與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芯片供需失衡,玻璃、主材和拋光材料等原材料成本上漲。

報告期內,藍思科技的管理費用和研發(fā)費用分別為27.53億和15.57億元,同比增加67.43%和51.73%。

還有更多維考量。行業(yè)分析師李晨表示,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這類代工廠,沒有很高的技術壁壘支撐,需要通過拿下新市場份額支撐業(yè)績與股價信心。

梳理已公布三季報的果鏈公司,藍思下滑之痛有代表性,東軟載波、信維通信、中石科技、錦富技術、勝利精密等均出現(xiàn)凈利下滑。李晨認為,主要原因是蘋果消費延后、缺芯潮影響等外部因素影響所致。

這更凸顯了尋找新增點、抵御不確定性的急迫性。

歌爾股份聚焦近期大火的VR,立訊精密則拿下iphone整機代工,逐步覆蓋“果鏈”所有產品品類。藍思科技發(fā)力元宇宙自然也不突兀。

拉長維度,藍思科技也有未雨綢繆。早在2015年,其便面向汽車廠商提供車載中控屏等配件,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主營產品為儀表盤、中控屏、B柱、后排顯示屏、車載裝飾件、車身結構件等。

2020年,藍思科技計劃投入45.31億元用于長沙(二)園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達產后新增產量3719萬件/年。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期末,該項目投資進度14.88%,累計投入6.29億元。

藍思科技透露,公司2018年就開始向特斯拉的中國上海、美國等工廠實現(xiàn)車載電子設備完整組件、外觀結構件完整組件穩(wěn)定、長期、大批量供貨。

換言之,除了蘋果,還有特斯拉這棵大樹。緊抱兩個高熱大廠,藍思科技無疑是有前瞻戰(zhàn)略、核心供應實力的。

那么,汽車電子能否接替消費電子,成為藍思科技“躍龍門”的第二助力呢?

相關數(shù)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guī)模達7059億元,同比增長6.86%,到2025年將接近9000億元。隨著自動駕駛的快速發(fā)展,汽車電子產業(yè)鏈有望充分受益。

聚焦藍思科技新能源汽車業(yè)務,銷售收入的確也在提升:2019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為37.94億元、56.34億元、30.12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比上漲39.32%、48.51%、29.35%。

只是,同期占營收比重為12.54%、15.25%、14.08%,占比仍有待提升。且毛利率也未與營收高增速同頻,2019年至2020年分別為22.14%、22.15%、18.27%。

若按此趨勢,即使汽車電子業(yè)務發(fā)展到與消費電子同等體量,利潤空間也沒后者可觀,這顯然不是資本加分項。

02

巨頭林立 過剩風險

新能源光伏可是好生意?

SHOU CAI

看預期下菜碟,是投資者常態(tài)。顯然,藍思需要更多元的可能性。

11月4日,藍思科技公告,公司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藍思新能源”),藍思新能源主要進軍新能源光伏領域,主營業(yè)務為光伏玻璃產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光伏發(fā)電項目等業(yè)務,注冊資本10億元。

藍思科技表示,公司管理層進行了廣泛、深入、較充分的調研和準備,且與多個光伏及光伏玻璃行業(yè)專家團隊合作,組建了專業(yè)的管理團隊,布局光伏領域。已提前對光伏玻璃等產品進行技術研發(fā)、產線和產品驗證,能夠發(fā)揮公司在消費電子產品高精密特種玻璃的先進加工技術、效率和良率優(yōu)勢,使光伏玻璃具有高透過率、更輕薄、更高強度。

簡言之,準備充分,且有先發(fā)優(yōu)勢。

毋庸置疑,“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是個風口。

國家能源局數(shù)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新增光伏裝機2555.6萬千瓦,其中包含915萬千瓦集中電站、1640.6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光伏玻璃主要用在光伏電池組件上,位于電池組件最外層,是蓋板的唯一材料,去年下半年光伏玻璃價格上漲70%。

太平洋證券稱,藍思科技今年所開啟的光伏玻璃與汽車車窗玻璃的布局,將成為其成長的第二第三驅動極。

然大市場也有強競爭。目前,光伏玻璃業(yè)已有兩大龍頭,分別是信義光能(蕪湖)有限公司(下稱“信義光能”)和福萊特玻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萊特”)。

2020年,兩家公司國內市占率超60%。其中信義光能市占率高達38%,且仍在擴大市場份額:信義光能2020年底電話會議中表示,“2021年公司市占率要往40%、45%去做。”福萊特新增加的產能日熔量達到1200噸,而行業(yè)平均日熔量只有600噸。

頭部規(guī)模效應下,行業(yè)分化之態(tài)也很明顯。福萊特、信義光毛利水平在30%左右,而第二梯隊的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毛利率只在15%左右。

除了競品,起伏不定的市場環(huán)境也是考量。

11月10日,PVInfoLink發(fā)布光伏供應鏈周價格匯總,光伏玻璃價格持續(xù)回落,較11月3日均價看,3.2mm規(guī)格光伏玻璃均價下降2元/㎡,2.0mm規(guī)格光伏玻璃均價下降1.5元/㎡。

中國產業(yè)研究院預測,光伏玻璃供需格局趨于寬松,2022年光伏玻璃產能或面臨過剩壓力。

換言之,藍思科技此時進入,除了激烈競爭,或還面臨行業(yè)產能過剩風險。

跨界很美,也很有挑戰(zhàn)性。無論方興未艾、鴻茅階段的“元宇宙”,還是巨頭林立、競爭白刃的新能源光伏、新能源汽車,入局分羹并不容易。

或許,這就是藍思科技動作頻頻、卡位熱門賽道,仍讓市場觀望的原因所在。是否概念蹭熱、能否站穩(wěn)腳跟、核心壁壘幾何,需要藍思自證作答的還有很多。

03

核心特色VS多元出擊

貴在行穩(wěn)致遠

SHOU CAI

當然,多元跨界孵化,亦是一種發(fā)展活力體現(xiàn)。藍思科技意在培育更多新增曲線,以多元化經營抵御單一果鏈風險、提升確定性,做大做強之心值得肯定。

10月27日的機構投資者交流會上,在被問及除了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是否還有發(fā)展其他戰(zhàn)略業(yè)務時,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表示,回答是肯定的。

“我們會守住我們的主業(yè),持續(xù)、長期、高效發(fā)展,然后用我們的核心材料、核心技術、核心設備、核心理念,不斷革新,吸納更多優(yōu)秀的團隊去延伸做不同的行業(yè)!

隨后僅數(shù)日,藍思新能源便宣告成立,可謂擲地有聲。

疊加進軍元宇宙,不得不說藍思、周群飛具有高度的賽道敏感性、戰(zhàn)略卡位力,這對其股價提振、企業(yè)成長確是好事一件。

但能否把好事真正做好、把價值故事、產品故事、抗風險力故事講好講實講優(yōu),仍需日拱一卒、核心內力說話。

即使具有先發(fā)基因、產品延伸基礎,但畢竟是新賽道,出離原有經驗、路徑,跨界亦或轉型往往如履薄冰,甚至跨界不利反受困受累者也不乏其例、沒有絲毫輕松感。

尤其是上述賽道,高迭代強競爭、極具考驗專業(yè)性、產品生態(tài)沉淀,不乏傳統(tǒng)巨頭與新入局后浪。高門檻發(fā)力并非一蹴而就,與價值投資類似,站穩(wěn)高熱賽道、成功掘金需要長期主義,久久為功、專注打磨才是最優(yōu)解。

多元進擊中,能否行穩(wěn)致遠、塑造出核心特色、競爭壁壘?

等待藍思科技、周群飛答卷。

本文為首財原創(chuàng)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制造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