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芯片短缺激起中國企業(yè)斗志 買不到就自己造

2022-02-16 09:52
藍科技
關注

【藍科技綜述】缺芯后遺癥非常明顯。

華為受到器芯影響,全球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第三降至2021年的第七,導致華為手機一機難求,用戶等待時間長,紛紛開啟吐槽模式。

三星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受芯片短缺波及,2021年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較上一季度減少了20%。

小米2021年3月在印度推出的旗艦機Redmi Note 10,價格約161美元,但到了7月份,由于產能緊缺,零售價已經漲到了174美元,上漲了約8%。同時,小米4月份在印度推出的小米11 Ultra,也因為缺芯一直延遲到去年7月才上市。

芯片短缺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制造業(yè)出現的共性。對中國企業(yè)來說,缺芯影響的不止是產能,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芯片核心技術短缺會受到更大的制約。

中國企業(yè)從來不是“嚇大”的,芯片短缺制約不了中國企業(yè)的成長。以手機企業(yè)為例,芯片問題反而激發(fā)了他們造芯片的斗志。

2021年3月,小米發(fā)布了自研的影像芯片澎湃C1。

9月,vivo發(fā)布自研的影像芯片V1;同年底,OPPO對外宣稱三年投資500億造芯片。

造芯,其實是一場關于未來的軍備競賽。

一直對標蘋果的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就談到:“硬件工業(yè)大量的技術門檻和技術積累,最后都用芯片形式來體現。如今芯片全球短缺,勢必會對小米產生重大影響,而小米想要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技術領先的公司,芯片這一仗是繞不過去的!

同樣的話,OPPO創(chuàng)始人陳明永也提到過。OPPO如果長時間受到缺芯制約,就不可能有未來。

因此,國內企業(yè)爭相布局芯片產業(yè),以此來減少全球缺芯的不利影響,希望在未來掌握主動權。

比如OPPO,據公開信息,2020年以來OPPO一直在大規(guī)模招人,組建芯片團隊,挖走了國內芯片廠商紫光展銳的不少員工。

再比如小米,2014年小米成立了北京小米松果電子有限公司,開發(fā)手機SoC芯片。到2021年12月,又成立名為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yè),業(yè)務涵蓋集成電路設計及芯片銷售,注冊資本15億元,業(yè)內普遍認為這實際是小米造芯的又一新平臺。

去年12月,小米又公布了自研的澎湃電量計芯片,將用于2022年下半年量產的新型電池。通過該芯片的本地監(jiān)測功能,小米手機可以偵測用戶夜間充電習慣,避免長時間滿充,從而延長電池壽命。

巨頭華為則更早布局芯片。從2006年開始自研手機芯片,2009年發(fā)布采用110納米工藝的首代手機芯片K3V1,歷經多年迭代,直到2014年推出首款麒麟芯片,終于獲得業(yè)界認可。此后,華為以自研芯片為賣點趁勢推出高端手機,迅速搶占全球市場,份額最高時曾超過三星,登頂全球第一。

不過,從公開報道來看,不論是小米也好,或者OPPO也好,他們在2021年推出的,并不是像華為深研并獲得巨大成功的SoC芯片,而是影像芯片。但這毫不妨礙它們想將自主權握在手中,打破缺芯對自身影響的迫切心理。

缺芯的不止是中國企業(yè)。反觀蘋果擁有A系列自有芯片來看,也未能幸免,損失非常慘重。由此可見,全球缺芯影響波及面廣,無一幸免。

缺芯給中國企業(yè)敲響了警鐘。過去幾十年,芯片行業(yè)話語權掌握在三星、高通、ASML等公司手中,幾乎形成了壟斷。而這些企業(yè)或芯片產業(yè)鏈一旦受市場影響風吹草動,中國相關企業(yè)則會打噴嚏。這導致中國企業(yè)非常被動,極易陷入卡脖子的境地。

如果不能解決卡脖子的問題,中國企業(yè)總會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這是中國發(fā)力高端智能制造必須要攻克的技術難關。

自造芯片,或許道阻且長,這是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缭竭@道門檻,中國高端智能制造才會來得更快。

(圖片來源:大作)

本文原創(chuàng)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臺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原文標題 : 芯片短缺激起中國企業(yè)斗志 買不到就自己造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能制造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