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裝備全壽命保障管理工具之二:保障評估/獨立保障評估
第12步:發(fā)布最終報告
根據部門政策分發(fā)最終報告。如果是聯(lián)合項目,還應向相應的項目執(zhí)行官和部門采辦執(zhí)行官提供一份保障評估報告。
第13步:發(fā)布產品保障證明
收到最終報告后,每個部門確定的主管認證機構應根據表3至表5所列評級標準對I 類和II類采辦項目的報告進行認證,對于III類及以下采辦項目,由各個部門自行決定是否認證。應在一個里程碑或決策點之前30 天向負責裝備完好率的國防部助理部長幫辦提交證明,證明應包含完整的保障評估報告內容。證明類別有:準備好進行(綠)、在一定條件下進行(黃/黃褐色)、未準備好進行(紅)。
表3 持續(xù)保障要素評級標準(適用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前保障評估)
表4 項目總體評級和認證標準(適用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保障前保障評估)
表5 綜合產品保障要素評級和項目總體評級標準
(適用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后保障評估)
上述過程的可交付成果包括:保障評估報告和產品保障證明信。
(5)解決缺陷問題
本部分旨在確保保障評估報告所確認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這是整個保障評估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確保缺陷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負責全程跟蹤結果的組織(一般是保障評估團隊主管和產品保障經理)必須與項目辦公室保持溝通,直到驗證每個缺陷問題得以解決。
缺陷問題的解決過程如下圖所示。
缺陷問題的解決過程
第14步:糾正措施及保障評估結束。
由項目經理負責執(zhí)行并完成糾正措施。將糾正措施的實施和完成情況以書面形式記錄到活動計劃與階段內,必須提交給負責跟蹤糾正措施的組織,一般都提交給保障評估團隊主管。項目辦公室和團隊主管將商定何時提交這些措施情況的定期報告。當所有糾正措施圓滿結束時,保障評估結束。應記錄最終糾正措施情況和保障評估結束情況,并在完成時向部門領導匯報。
此過程可交付的成果包括:狀況報告;團隊主管對狀況報告的反應或指示;向相應的項目經理、里程碑決策權威和負責裝備完好率的國防部助理部長幫辦提交的終止保障評估的備忘錄。
三、保障評估報告內容
本部分介紹的保障評估報告的內容是針對需要向美國防部主管裝備完好性的助理部長幫辦提供保障評估信息的采辦項目而言的。對于向國防部各部門提供報告的項目的保障評估報告的內容應按照各部門政策的要求提供。
保障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簡介、保障評估概要、項目總的風險評級和保障評估風險矩陣、總結四部分,各部分內容分述如下:
(1)簡介
——項目(明確項目)
——采辦類別(明確采辦類別)
——下一階段(明確下一階段和日期)
——階段決策機構(明確階段決策機構)
——項目執(zhí)行官(明確項目執(zhí)行官代碼或名稱)
——項目經理(明確項目代碼或名稱)
——系統(tǒng)說明(在該決策期間涉及的系統(tǒng)的簡要描述)
——保障方案(產品保障方案的簡要描述)
——保障評估審查目的(涉及的里程碑/事件)
——保障評估審查范圍(明確在該決策期間涉及的系統(tǒng)的技術狀態(tài))
——審查日期(評估開始和結束)
(2)保障評估概要
對每個要素的評級進行匯總,如下表6所列。對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前保障評估,要素評級標準如表3所示;對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后保障評估,要素評級標準見表5。
表6 持續(xù)保障要素評級概要示例
表注:*“產品保障預算和資金”以及“環(huán)境、安全與職業(yè)健康”是產品保障管理和設計接口的子單元。它們一般需要具備這些領域專業(yè)背景的領域專家執(zhí)行評估。
(3)項目總的風險評級和保障評估風險矩陣
用下圖所示的風險矩陣識別項目的總體風險等級。對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前保障評估,項目總體評級和認證準則如表4所示;對于初始作戰(zhàn)能力后保障評估,項目總體評級準則見表5。
保障評估風險矩陣
根據總體評級結果,以圖表的形式說明項目保障方面的總體風險。采辦決策者可以據此了解項目的其他風險,包括性能風險、費用風險和進度風險。里程碑決策權威也可以在審查期間了解同一水平上的保障風險。借助保障評估結果決策表(表7)和可能性決策表(表8),可總體歸納根據風險矩陣得出的問題。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光器件研發(fā)工程師 福建省/福州市
- 銷售總監(jiān)(光器件)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虹口區(qū)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研發(fā)工程師 北京市/昌平區(qū)
- 技術專家 廣東省/江門市
-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