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AI,人臉識別背后的推進者?

2019-08-01 08:54
AiChinaTech
關注

谷歌近日發(fā)布了一款專為移動GPU推理量身定制的輕量級人臉檢測器——亞毫秒級的人臉檢測算法Blaze Face。它能夠在旗艦設備上以200-1000+fps的速度運行,并且可以應用在諸多需要快速準確的識別出人臉區(qū)域的任務中,例如:2D/3D面部關鍵點識別與幾何評估、面部特征和表情分類以及面部區(qū)域分割等。

當提及“人臉識別技術”的時候,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叭四樧R別技術”自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研發(fā),再到九十世紀逐步進入市場,技術的準確率逐步達到了99%的高精準度,有的人臉識別軟件在國際標準的LFW數據庫中甚至取得了99.15%的準確率,已然反超了人眼的辨認能力。也正因此,各行各業(yè)都將人臉識別納入到了未來的規(guī)劃前景中,尤其是AI領域的企業(yè),例如曠視科技,依圖科技,極鏈科技等公司,紛紛對此躍躍欲試。

AI,人臉識別背后的推進者?

在人臉識別技術發(fā)展初期,一個典型的基于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一般都是自動檢測人臉區(qū)域,從視頻中提取特征,最后如果人臉存在則識別出人臉的身份。在視頻監(jiān)控、信息安全和出入控制等應用中,基于視頻的人臉識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目前人臉識別的一個熱點和難點;谝曨l比基于靜態(tài)圖像更具優(yōu)越性,因為Bruce和Knight等人已證明,當人臉被求反或倒轉時,運動信息有助于人臉的識別。雖然視頻人臉識別是基于靜態(tài)圖像的人臉識別的直接擴展,但一般認為視頻人臉識別算法需要同時用到空間和時間信息,這類方法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受到重視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

目前視頻人臉識別還有很多的困難與挑戰(zhàn),具體來說一是視頻圖像質量比較差:視頻圖像一般是在戶外(或室內,但是采集條件比較差)獲取的,通常沒有用戶的配合,所以視頻人臉圖像經常會有很大的光照和姿態(tài)變化,還可能會有遮擋和偽裝。

二是人臉圖像比較。和瑯,由于采集條件比較差,視頻人臉圖像一般會比基于靜態(tài)圖像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的預設尺寸小。小尺寸的圖像不但會影響識別算法的性能,而且還會影響人臉檢測,分割和關鍵點定位的精度,這必然會導致整個人臉識別系統(tǒng)性能的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提升系統(tǒng)識別的精度與準確度顯然成為了人臉識別領域的當務之急。如何利用AI有效的推動人臉識別的發(fā)展,成為了人工智能視覺與圖像領域中的重點應用。

AI,人臉識別背后的推進者?

比如視頻AI領域的獨角獸極鏈科技,便提出了以四模塊來對場景中的人臉進行識別:

模塊一:視頻結構化,將視頻用鏡頭分割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通常采用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相結合的方法。全局特征檢測全局顏色的分布突變,然后借用局部特征獲得的人臉識別的跟蹤結果、跟蹤軌跡的斷續(xù)來判斷視頻是否具有鏡頭切換。跟蹤來判斷鏡頭切換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因為后續(xù)的步驟也會采用相似的算法,所以這一步驟所需的算法是可以重復使用的。

模塊二:人臉軌跡提取

完成了鏡頭分割以后,就可以分割好的單一鏡頭里進行人臉軌跡提取。在軌跡提取的算法上,同樣要考慮準確率和速度的指標。要實現速度和準確率的平衡,可以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間隔采樣or逐幀處理,二是檢測&跟蹤的配合。

模塊三:人臉識別

有了人臉軌跡之后,就可以開始進行人臉的識別了。但是在將人臉數據輸入深度網絡之前,還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變換和處理。其中一部分變換在針對人臉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消費級視頻里,那就是人臉的對齊。人臉對齊是利用人臉的特征點檢測定位,將各種姿勢的人臉圖像還原矯正為正臉的過程。在算法框架中,需要加入人臉質量評估的算法,以過濾低質量的人臉圖片,保證人臉數據的準確率。

在樣本足夠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訓練得到的模型對人臉樣本進行特征提取。測試的時候,在視頻中檢測得的人臉后,將其輸入到生成的特征向量里,與人臉互動的特征向量進行匹配,從而找到在特征空間中最接近的一個樣本。

模塊四:識別結果融合

以上提到的人臉識別都是針對單幀識別的圖片而言的,之前說到的系統(tǒng)識別結果都是針對整個人臉軌跡而言。因此,最后需要將人臉識別的結果與整條人臉軌跡融合起來,得到整個軌跡的識別結果。

識別結果的融合策略也有很多。簡單的有投票策略,即將尾幀的識別結果是為一票,識別結果票數最高者則為軌跡的最終識別結果。也有用神經網絡來實現這一融合,可以訓練一個時間維度上的神經,將每一幀識別出的特征向量作為網絡的輸入,經過在時間維度上的一系列的參數變換得到最終的特征向量。

如果說AI是時代的浪潮,那人臉識別就是乘風破浪的小舟。在這個“刷臉”從調侃變?yōu)楝F實的今天,借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人臉識別可以擁有更高的精度,更強的識別,以及一個更寬廣的未來。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