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國產英偉達們,抓緊沖刺A股

2024-09-24 09:23
賽博汽車
關注

作者 | 褚萬博

編輯 | 章漣漪

英偉達GPU國產“平替”們,開始集體卯勁兒沖擊A股上市。

就在不久之前,中國證監(jiān)會披露,國內AI芯片明星獨角獸壁仞科技,壁仞科技在上海證監(jiān)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發(fā)行股票,輔導券商為國泰君安。

與之幾乎同時完成這一步的還有燧原科技,在8月底傳來上市輔導備案也已獲受理的消息,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

如果一切順利,在寒武紀之后,國產AI算力供應商IPO俱樂部,又將有2家新成員加入。

同時還有一個讓人關注的信息是,兩家公司追隨了前行者“國產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的腳步,不約而同的將上市地點選在A股,而非美股或者港股。

在目前A股上市門檻拉高的情況下,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上海辰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經理賀雄松認為,目前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基本已經受阻,港股的流動性差,A股對于這類的企業(yè)應該是偏支持的態(tài)度。

也有投資人告訴《賽博汽車》,對于致力于AI算力基礎設施行業(yè)的公司,不管是從敏感性、估值,還是支持力度等等,目前A股都是一個最好目的地。

只是上市之后,國產英偉達的平替?zhèn)儯嚯x真正的平替還有哪些路要走?現(xiàn)在來看,還只是一個開始。

01國產AI芯片,密集沖擊A股

最近傳出啟動A股IPO程序的兩家初創(chuàng)公司,分別是壁仞科技與燧原科技,都是明星企業(yè)。

官方文件披露壁仞科技上市籌備信息

其中,證監(jiān)會的披露文件顯示,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9月,注冊資本為3291.64萬元。

壁仞科技創(chuàng)始人張文(右1)

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張文,本身背景比較復雜,本科出身電子工程學科,之后又在哈佛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創(chuàng)業(yè)之前從事過律師以及投行工作。之后還曾在商湯科技擔任過總裁職位。

2019年,張文在經過判斷之后,選擇投身芯片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主攻GPU、DSA(專用加速器),在通用計算芯片領域進行深耕。

壁仞科技成立之初,就招攬了來自華為海思負責GPU研發(fā)的洪洲、以及同樣來自海思的張凌嵐等。

在融資方面,得益于張文豐富的職業(yè)背景以及整個行業(yè)的風口,成立之后的壁仞科技資本號召力相當強大,公開消息顯示,成立以來進行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50億元。

在胡潤研究院發(fā)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上,壁仞科技以155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排在獨角獸495名。

壁仞科技BR100產品

業(yè)務進展方面,壁仞科技也同樣可圈可點,2022年壁仞科技發(fā)布了其首款通用GPU BR100,紙面數據刷新了全球算力的記錄。

之后在最近的全球AI芯片峰會上,壁仞科技又拿出了異構GPU協(xié)同訓練方案,支持3種以上異構GPU同時進行模型訓練。這也是在英偉達相關產品受到限制之后,國內大部分玩家為占領英偉達留下的算力真空而選擇的一種路徑。

燧原科技較壁仞成立時間稍早,但總的來說都是趕上AI浪潮的玩家。文件顯示。燧原科技于2018年在上海成立。其背后的核心創(chuàng)始成員,來自AMD。

燧原科技創(chuàng)始人趙立東

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趙立東,燧原科技董事長兼CEO。畢業(yè)于清華無線通信系EE85班,專業(yè)背景出身,之后進入AMD負責CPU、GPU等核心IP研發(fā)。

此后還曾加入紫光集團,負責半導體投資相關事宜。

另一位創(chuàng)始成員張亞林,任職COO,曾在AMD與趙立東共事5年,趙立東還曾是其直屬領導,應該說有相當多的工作配合。想必這也是兩位技術大牛能夠走在一起的原因。

融資層面燧原科技不輸壁仞科技,成立以來經歷10輪融資,累計披露金額近70億元。在今年的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上以160億元人民幣的估值排行第482位。

期間騰訊多輪投資,成為燧原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0.49%。

燧原科技T20產品

業(yè)務方面,燧原科技主攻云端AI訓練/推理芯片,成立至今已經推出3代產品,包括訓練芯片T10以及進階的T20和T21,和i10、i20系列的推理芯片。

兩家公司在業(yè)內算是有一些代表性的特質,比如產品的單項功能指標拉的很高,同時在資本層面高融資額,高估值。

02沖刺上市,為何是現(xiàn)在?為何是大A?

先解答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是現(xiàn)在集中沖刺上市?

從企業(yè)IPO的基本需求來說,首先企業(yè)是有融資的需求。對于這波AI芯片企業(yè)來說,這個需求想必是非常迫切的,因為造芯這事兒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yè),燒錢烈度比較高。

有一個可參考的標的是已經成功登陸A股的寒武紀。就在不久之前,寒武紀公布今年上半年財報信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寒武紀扣非凈虧損6.09億元,自2020年上市以來,其累計虧損已經超過50億元。

虧損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高強度的研發(fā)支出,數據顯示,上市以來其研發(fā)支出累計達到49.92億元。

但是在營收層面,寒武紀今年上半年僅入賬了6476.53萬元,對其業(yè)務基本沒有形成支撐能力。同樣是造芯,在2019年前后成立的壁仞們,一級市場上籌集的資金差不多也該到了見底的時候。

且因為“缺糧”而陷入困境的同行并不是沒有。

象帝先GPU處理器

就在壁仞與燧原緊密籌備IPO的時候,同樣是成立于那波浪潮期間,被人稱為“中國版英偉達”明星玩家象帝先,傳來解散、欠薪的消息。

之后象帝先發(fā)文辟謠,不過也承認了當前面臨的業(yè)務壓力,從市場的消息看,根本原因,還是該來的融資沒有到賬,或要在ICU里拔管。

能夠想象這個行業(yè)的其他玩家,尤其是沒有華為、百度這樣的巨頭做后臺的第三方初創(chuàng)企業(yè),境況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只是一級市場融資,在這個投資偏向謹慎的大環(huán)境里,再加上行業(yè)玩家普遍超高的估值,融資渠道已經很窄了。當然,這背后也存在投資人變現(xiàn)退出的需求。諸多因素捆綁在一起,沖刺上市到了一個非常急迫的事情。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是A股?

畢竟現(xiàn)在門檻逐步走高的前提下,這類企業(yè)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能否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在投資人看來,對于國產AI芯片來說,A股算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渠道。

比如上海辰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zhí)行總經理賀雄松就認為,目前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基本已經受阻,港股的流動性差,A股對于這類的企業(yè)應該是偏支持的態(tài)度。

事實上,A股“綠色通道”對于這樣一些高新技術,尤其是存在技術突破的行業(yè)和企業(yè),確實給到了一定的支持。

華西證券分析師白宇也認為,A股對于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企業(yè),更容易給到理想的估值。

不過賀雄松表示,A股對于這些公司的支持能夠到什么地步不太好說,因為很多公司沒有盈利,業(yè)績也不太穩(wěn)定。但肯定比正常情況下的支持要多。

03國產英偉達?上市才開始

隨著AI大模型的風口,以及作為算力基礎設施的英偉達的相關產品被一步步關掉大門,AI芯片的國產可替代一直為人所關心。

寒武紀股價隨AI的火爆迎來一波漲勢

巨虧、只有零星營收的寒武紀,擁有近千億元級別的市值,大概也由此而來。

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的玩家確實做出了一些可圈可點的產品和進步。

從產品角度來看,國產高端AI芯片在某一些維度已經接近或者超過英偉達。比如壁仞科技的壁礪100芯片采用7nm先進制程工藝,可提供的峰值計算能力為2048TOPS@INT8,超過了A100的624 TOPS@INT8。

但作為GPU的發(fā)明者,英偉達在該領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從技術領域來看,相較于全球其他主要競爭對手,英偉達在產品完整度、存量市場份額等層面實現(xiàn)領先,且領先優(yōu)勢大概率會維持很長時間。

從軟件生態(tài)布局來看,英偉達的CUDA(NVIDIA推出的運算平臺)生態(tài)具有較高的壁壘,用戶遷移需要較高的成本。

英偉達擁有豐富的開發(fā)平臺CUDA

通用性上,國產廠商與英偉達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整體來看,國內GPU廠商在半精度&單精度領域中的計算能力,約落后英偉達、AMD1~2代左右;在雙精度(64 位)計算領域能力近乎空白,而雙精度運算更多應用于復雜科學計算。

所以,正如后摩智能創(chuàng)始人吳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替代英偉達,起碼要比英偉達的產品性能好5~10倍,1~2倍的改良客戶可以就等下一代產品,沒必要忍受一個新的、沒那么順手好用的軟件。

但伴隨著美國對芯片管制的加強,國產GPU廠商迎來了機遇。中國企業(yè)需要做的是沉下心來,在技術、產品商業(yè)化落地等方面不斷努力。

一方面,加大核心技術人才招募。一個頂尖人才加入,對于企業(yè)加成是巨大的。以AMD為例,2012年左右,伴隨著硅谷傳奇芯片架構設計師Jim Keller的回歸,研究了基于x86-64與ARM微體系結構的Zen架構,大幅提升其在數據中心領域的競爭力。

另一方面,加速產品從設計到量產交付全流程跑通。禁令之下,會倒逼國內一些客戶開始使用國產GPU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相關企業(yè)與客戶建立密切聯(lián)系,進而幫助相關企業(yè)進行快速的技術和產品迭代。

當然,作為一個資本密集型的產業(yè),高強度的、長期的資本支持也是必要條件之一。

密集上市,抓緊籌資,只是開始。-END-

       原文標題 : 國產英偉達們,抓緊沖刺A股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