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影像:智能手機“上春山”
這個春節(jié)假期,一首《上春山》火了。吃瓜群眾熱熱鬧鬧學了一個假期的“春山學”,了解了搶占C位的各種技巧。
假期過去,開工大吉,手機行業(yè)開始搶占今年的C位。那么問題來了,今年智能手機最大的機會點在哪里?答案呼之欲出,當然是AI大模型。去年下半年,手機廠商陸續(xù)推出端側大模型。春節(jié)剛過,OPPO發(fā)布了全新的AI戰(zhàn)略,宣布進入AI時代。魅族宣布不再生產“傳統(tǒng)智能機”,全面擁抱AI時代。顯然,大模型就是手機行業(yè)的那座“春山”。
但根據“春山學”相關知識,跟著大家一起上山是不夠的,必須更上一層才能穩(wěn)站C位。在大模型+手機的眾多結合點中,有一項能力是C位中的C位,妥妥的“真·春山無雙”——大模型+手機影像。
據說在這個春節(jié),一線城市的寫真店紛紛轉變了商業(yè)模式。原本大家都是去拍寫真,店家負責拍攝和修圖,F(xiàn)在都是去拍AIGC照片,店家搖身一變?yōu)锳I提示工程師,用各種AIGC平臺來實現(xiàn)用戶種種匪夷所思的需求。
回來對比照片,也不是比你這張光打得不錯,你這張P得更自然,而是你這張照片用的什么提示詞,你這張一看就模型泛化性比較強……
總之,AI之風正經由照相館、寫真店、小程序、APP,強烈地吹拂著我們的影像生活。
但是問題來了,這些強烈的AIGC影像需求,真的必須去線下店才能完成嗎?為什么不能在手機端一鍵搞定?最近手機新品動輒搭載幾十億參數(shù)的端側大模型,它們閑著干嘛呢?
事實上,手機里的大模型肯定是閑不住的。目前擁抱AI大模型的手機,基本情況是大模型是大模型,影像是影像,但這種分裂局面必然會很快得到改變。
“大模型與移動影像”的融合賽道,是2024年智能手機行業(yè)最為清晰的風口,也是手機廠商急切想要上,也必須上了就不能下來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那座“春山”。
大模型+手機影像,這座春山怎么上?我們來弄清其中的“春山學”問題吧。
六年之后,AI影像再上山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那就是AI+影像絕不是什么新鮮事物,甚至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AI與影像的結合。
這個概念開始受到業(yè)界重視,是早在2018年的時候。那一年4月,華為發(fā)布了P20手機。這款手機利用麒麟芯片的NPU端側算力,首次在拍照中搭載了AI功能,能夠識別包括寵物、人像、風景、美食等19種場景,覆蓋500多個識別目標。在AI識別這些目標物后,會自動調整攝影模式和參數(shù)設置。
隨后,這種AI攝影模式一度爆火,成為當時最具熱度的手機技術升級,并且逐漸為全行業(yè)所接受。隨著幾年發(fā)展,AI影像變得越來越復雜,可識別物越來越多,并且加入了動態(tài)抓取、去除反光等AI能力,還與此后流行的計算攝影概念結合,成為手機影像系統(tǒng)中的基礎能力之一。
但到這個層面,AI攝影的能力依舊有顯著的局限性。它對圖片的作用集中于“美化”,而不是“修改”和“生成”。我們也探訪過一些AI攝影相關賽道的開發(fā)者,他們很希望能夠利用手機的AI能力做出更具創(chuàng)意的應用,但端側算力和模型能力是主要的限制。
而伴隨著AI大模型的爆火,模型能力的關隘被突破了。在大模型的加持下,用戶可以對影像系統(tǒng)提出復雜的指令,影像系統(tǒng)也能夠更完整理解用戶交互邏輯與意圖指向。在能力上,大模型可以幫助完成高精度的圖像元素替換,甚至加入AI生成的影像。
或許可以這樣說,最初用戶聽聞AI影像概念的時候,腦海中設想的影像能力,其實是在今天才有可能實現(xiàn)的大模型影像。
伴隨著大模型能力落地手機,AI影像終于可以完成關鍵一躍,實現(xiàn)那些早就許下的諾言。
大模型,就是AI影像的必須上的那座山。
春山上,風景如何?
春節(jié)還沒過去,世界就感受到了來自Sora的視覺震撼。AI行業(yè)有句話,叫語言模型為打榜,視覺模型能賺錢。機器視覺能力是讓用戶感受到AI魅力最快速也最有效的方案。
長期以來,手機影像可謂一卷再卷,卷無可卷,但用戶始終能做的只是拍攝圖片。AI大模型能力的加入,可以讓用戶獲得無門檻修改圖片,以及將AIGC影像與手機拍攝影像結合的能力。AI大模型+手機AI計算能力+手機影像系統(tǒng)的組合,極大拓展了手機影像的邊界,既繼承了手機廠商多年來的技術與供應鏈布局,同時還獲得了新的增長空間。
目前階段,這條賽道已經迅速鋪開。比如三星就通過圖片助手功能,讓用戶實現(xiàn)了移動圖片中目標,自動填充空缺,生成新圖片的能力,從而讓手機影像具備更大的構圖自由。
而OPPO Find X7系列則實現(xiàn)了通過AI大模型來提供AIGC消除功能。就像我們最近在廣告里看到的那樣,用戶可以把春節(jié)聚會時不想看到的人從合影中消除,同時依靠AIGC補齊背景。目前,F(xiàn)ind X7已經可以支持最多6個主體單獨提取。除此之外,OPPO還更新了AI超清合影功能,可以智能識別并增強合影中人臉的清晰度。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大量基于AI大模型實現(xiàn)的影像功能,比如AI摳圖,AI替換,AI擴圖等。整體而言,大模型+手機影像會呈現(xiàn)三大發(fā)展趨勢:
1.AIGC內容與拍攝內容結合。AIGC的文生圖平臺,在過去一年快速贏得了用戶青睞,將這種能力與手機本身影像能力融合,是AI手機賽道上最關鍵的爭奪戰(zhàn)。
2.AI能力從應用側上移,與手機本身的影像系統(tǒng)結合。目前,AI大模型帶來的視覺能力,更多還是單獨的軟件應用。接下來,手機廠商會將這些能力上移到系統(tǒng)側,成為產品本身的差異化賣點。
3.手機影像能力可以OTA。AI大模型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讓手機自身的影像能力成為可升級,可迭代的軟件。讓手機自身的系統(tǒng)級能力也可以持續(xù)更新,持續(xù)運營,是AI大模型帶給手機的一種新變化。
總體來看,大模型與手機影像的結合,有著非常充沛的創(chuàng)意發(fā)揮空間,有源源不斷的可能性。想要抓住這個機會,客觀上將帶來手機廠商之間新一輪的技術競賽。
那座山,就是下一個戰(zhàn)略高地
目前階段,還沒有廠商將“大模型+影像”這個概念旗幟鮮明地提出來,但這個概念以各種不同的名稱落地,應該已經為期不遠。
需要注意的是,在端側部署大模型,以及發(fā)展出一些創(chuàng)意性的AI影像玩法都很容易,但要將AI大模型+影像真正發(fā)展為長期賽道,構成品牌的用戶心智支點,那還需要廠商投入巨大的精力,來展開一場全新的智能手機行業(yè)競賽。
其原因在于,大模型+手機影像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綜合考驗。它需要硬件側的算力配合,需要影像系統(tǒng)的支撐,同時也需要模型側的算法加持,更需要應用開發(fā)創(chuàng)意以及AIGC專屬的視覺審美。從務實到務虛,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大模型+手機影像的競賽近乎覆蓋了手機行業(yè)的每個層級。
而重點來看,搶占大模型+影像的戰(zhàn)略高地,需要手機廠商在三個方面集結重兵:
1.AI基礎設施更新。這個基礎設施包括了AI算力與AI算法兩個部分。涉及芯片能力,端云協(xié)同能力,以及基礎算法能力。手機的AI基礎設施更新需求,也將帶動產業(yè)鏈展開新一輪洗牌。
2.AI應用的準確把握。AI大模型能夠手機影像帶來的可能性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如何在有限的算力條件下,給用戶最準確,最吸引人的AI影像應用,將成為手機廠商面對的頭一道考題。
3.AI審美能力的建設。最近很多人注意到Sora團隊有專門的藝術人才加入。藝術與審美能力在AIGC時代非常重要。隨著產業(yè)發(fā)展,算法能力會趨同,審美能力的差異化則會暴露出來。手機廠商過去更重視的是設計能力,這與藝術表達、審美判斷等能力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構建屬于AI手機的新審美能力,是一項全新的賽事。
最后,說一個有點反常識的判斷:大模型+手機影像這座“春山”,其實還是很容易上的。其門檻遠沒有手機廠商宣傳得那么夸張,但如果你最近用心學習了“春山學”教材,就會知道真正困難的不是上山,而是賴在山上不下來。
如何把大模型+手機影像從一個年度噱頭,變成可以多年發(fā)展的長期賽道,甚至變成改寫產業(yè)格局的錨點,那才是真正的考驗。
不過好消息是,有春山可上至少證明了一件事:包裹手機行業(yè)的堅冰正在技術暖風的吹拂下開裂、消融。能否就此別冬入春,選擇權在從業(yè)者手中。
原文標題 : 大模型+影像:智能手機“上春山”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最新活動更多
-
即日-10.29立即報名>> 2024德州儀器嵌入式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討會
-
10月31日立即下載>> 【限時免費下載】TE暖通空調系統(tǒng)高效可靠的組件解決方案
-
即日-11.13立即報名>>> 【在線會議】多物理場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車
-
11月14日立即報名>> 2024工程師系列—工業(yè)電子技術在線會議
-
12月19日立即報名>> 【線下會議】OFweek 2024(第九屆)物聯(lián)網產業(yè)大會
-
即日-12.26火熱報名中>> OFweek2024中國智造CIO在線峰會
推薦專題
- 高級軟件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自動化高級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
- 光器件研發(fā)工程師 福建省/福州市
- 銷售總監(jiān)(光器件)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器高級銷售經理 上海市/虹口區(qū)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激光研發(fā)工程師 北京市/昌平區(qū)
- 技術專家 廣東省/江門市
- 封裝工程師 北京市/海淀區(qū)
- 結構工程師 廣東省/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