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智慧城市不是鋼筋水泥堆砌 而是以人為本

一個萬物互聯(lián)的時代即將到來,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支撐的城市形態(tài)。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全面掌握并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思維,更加主動地推動城市與智慧的融合。從大邏輯來講,智慧城市建設起碼要經(jīng)歷四個步驟:一是讓城市各種各樣的物能夠“說話”;二是讓物與物之間能夠“對話”;三是讓物與人能夠“交流”;四是讓城市會“思考”。

當前,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開展,很多城市都出臺相關措施和行動計劃。截止2017年3月,我國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83%的地級城市,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

目前,對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與認知,主要有“技術基礎觀”和“管理效率觀”。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智慧城市研究部主任張立群表示,前者強調(diào)借助信息技術重構城市系統(tǒng)對提升城市能力帶來的影響,其所對應的是機器城市觀;而后者強調(diào)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數(shù)字制造等技術對未來城市運行與管理范式帶來的影響,其所對應的是有機體城市觀。

“我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人文城市觀’的視角”,張立群表示,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建設應以城市居民為主體,強調(diào)市民體驗,以增強城市的人文關懷和文化精神作為新的智慧城市建設價值定位,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其所對應的是生命體城市觀。

在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峰會上,國家發(fā)改委高技術產(chǎn)業(yè)司副司長伍浩也表示,新型智慧城市正由以前的便于管理思維,變得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以便民利民為目標,提升城市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效率。

國家發(fā)改委城市和小城鎮(zhèn)改革發(fā)展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馮奎接受采訪時同樣表示贊同:“智慧城市不是一堆冷冰冰的工程項目,而是有溫度、可感可觸的,未來智慧城市的發(fā)展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日前發(fā)布的《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就指明了這一方向。”

智慧城市意味著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精細精準的城市治理,必須要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yè),“如果不能站在老百姓的需求角度看待科技的發(fā)展,看待城市的進步,那這種進步就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尚進表示,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如果脫離實際,把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等技術及應用服務強加到每一個城市里面,反而可能會造成負擔;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基于城市本身的問題,要和整個城市的定位掛鉤,找到一些關鍵點去推動,而非“貪大求全”、“一哄而上”。

智慧城市不是鋼筋水泥的堆砌,也不僅僅是辦事柜臺的線上化,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有情懷、有溫度的服務!坝酶俚臅r間來等待、用更多的時間來生活”,新型智慧城市正在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慧城市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nèi)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