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最直觀的方式就是以前裝量產的形式進入到終端銷售;比較折中的方案,以RoboTexi的方式構建出行平臺,讓大家提前“嘗鮮”。智能重卡領域,初創(chuàng)公司希迪智駕提出了“頭、掛、箱”一體化的新思路,并從被大多數(shù)智能研發(fā)公司忽視的箱體入手,搶先落地卡位" />
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智鮮倉:智能重卡落地的“另類”思路

2019-10-15 16:01
智能相對論
關注

智能駕駛如何落地?

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最直觀的方式就是以前裝量產的形式進入到終端銷售;比較折中的方案,以RoboTexi的方式構建出行平臺,讓大家提前“嘗鮮”。

智能重卡領域,初創(chuàng)公司希迪智駕提出了“頭、掛、箱”一體化的新思路,并從被大多數(shù)智能研發(fā)公司忽視的箱體入手,搶先落地卡位。

10月10日,在2019年中國(深圳)物博會上,希迪智駕正式發(fā)布了智能車箱產品——智鮮倉。

智鮮倉:智能重卡落地的“另類”思路

如果對行業(yè)理解不深,或許會有疑問:智鮮倉這類產品到底屬不屬于智能駕駛的范疇?“頭、掛、箱”一體化的落地方式,這一路徑在智能駕駛賽道中能否走通?這個看似全面出擊的打法,到底是聲東擊西,還是諸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垂直突破呢?

自動駕駛到冷藏箱,智能重卡為何繞不開箱體?

在我們進行討論之前,先來看看箱體對于智能駕駛的意義到底何在。

在普遍常識中,車頭是智能重卡的核心,無論是車掛還是車箱都需要車頭的牽引,這也是行業(yè)大多將研發(fā)重心集中在智能車頭的原因所在。

可是重卡半掛車的總長度可達16.5米,自動駕駛不能只在車頭的牽引車部分安裝傳感器,長達13.5米的掛箱也必須配置相應的感知設備,這也就是說,就智能重卡的整體技術而言,繞不開頭、掛、箱的協(xié)同配合。

智鮮倉:智能重卡落地的“另類”思路

雖然目前行業(yè)的熱點仍然在車頭,但車掛和車箱(箱體)是無法回避的要點,可以預見,未來行業(yè)在這兩個核心部件上也會有一番爭奪。

如今,希迪智駕通過智鮮倉對智能車箱提前布局,其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呢?

1、社區(qū)團購的興起需要智能化冷藏箱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智鮮倉能夠落地無論是在自動駕駛行業(yè),還是在生鮮物流行業(yè)都有著其現(xiàn)實原因。

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應用與普及都是遵循著先易后難的順序螺旋上升,自動駕駛當然也不會例外。上文提到,車頭、車掛和車箱是智能重卡最重要的三個大件,車頭是整個自動駕駛的核心,車掛和車箱是智能駕駛協(xié)同和輔助部件。

由于車頭和車掛都需要經過車規(guī)級的驗證,其對技術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相比之下,車箱的技術要求最低,其落地在技術和政策層面都不存在障礙。

生鮮物流行業(yè)則在社區(qū)團購興起的背景環(huán)境下,也急需對供應鏈進行更加細致的管理。眾所周知,社區(qū)團購采取的是先線上訂購,再運輸配送的運營模式,再加上盒馬鮮生、7FRESH、綠葉水果這類新零售生鮮巨頭的出現(xiàn),大數(shù)據(jù)管理開始向行業(yè)滲透,此時運輸貨品的可控性被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由此為智能化冷藏箱催生出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冷鏈是物流貴族,對智能車箱成本可接受度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鮮行業(yè)新零售轉型對物流管控要求的提高,冷鏈運輸?shù)男枨笠苍谠黾。雙重原因的刺激下,雙方一拍即合。一方面需要有階段性的成果落地,既為振奮士氣,又為后續(xù)的長跑積蓄力量;一方面又有著現(xiàn)實的痛點需要解決,自動駕駛行業(yè)與生鮮物流行業(yè)一拍即合,智鮮倉這類產品可以說是兩個行業(yè)各取所需的產物。

2、“頭、掛、箱”形成整體,更多的機會在結合部

從單純的技術角度來看,除了智能車頭外,智能車掛與智能車箱的研發(fā)難度并不大,就先階段而言,一些專業(yè)廠商的優(yōu)勢甚至更加明顯,對此初創(chuàng)公司們的機會到底在哪呢?

希迪智駕CEO馬濰對此的思考是將這三個部件視為一個整體,“車頭可以接上任何掛,車箱也可以掛上任何掛,如果將三者拆分,則失去了結合部,但智能駕駛中定制化的機會卻恰巧存在于結合部中,選擇不同的箱,選擇不同的掛以及中間的耦合信號,智能化才能得以實現(xiàn)!

智鮮倉:智能重卡落地的“另類”思路

更為重要的,在希迪智駕的規(guī)劃中,自動駕駛可以通過箱掛的智能感知設備提高自動駕駛的可靠性,目前智鮮倉有多個視覺相機和超聲感知設備。同時的智能車箱將可以搭載能量管理系統(tǒng),管理智能駕駛整車的多重能量。其中既包含多方面的能量輸入,即箱體太陽能,新能源掛車能量的回收和釋放,以及車頭多余能量的回收;也包含能量的輸出,給車廂制冷和給掛車助力。屆時,智能車箱將更加深入的參與到智能駕駛之中。

“頭、掛、箱”一體化的思路為智能重卡的落地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將三大件作為整體進行深度定制,希迪智駕的競爭優(yōu)勢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xiàn)。猛一看好象是全面出擊的打法,實則完成了垂直整合,深度切入到一個高端市場,找到技術可行,用戶痛點,商業(yè)有利的三重交叉點。

3、提前鎖定客戶,為未來爭取主動

站在現(xiàn)實的角度,智能車箱產品落地既有初創(chuàng)公司商業(yè)變現(xiàn)的需求,也是對用戶進行行業(yè)教育,提前鎖定客戶,爭取未來競爭主動的有意之舉。

在消費領域,有“棘輪效應”一說。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是不可逆的,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于相對收入,即相對于自己過去的高峰收入。簡單地說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更簡單地說就是回不去了。

很顯然,智能車箱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能夠在用戶心中制造出“棘輪效應”,未來當智能車掛,智能車頭落地后,很容易完成用戶轉化,此時提前布局智能車箱的公司將擁有更多的主動。

都是冷藏箱,智鮮倉到底有何不同?

上文提到,智能車箱在智能駕駛中的地位顯著,具體到智鮮倉,除了能對智能駕駛進行輔助和協(xié)同外,與傳統(tǒng)車箱還有哪些不同呢?

智鮮倉:智能重卡落地的“另類”思路

技術要求要實現(xiàn)自動駕駛一定要“頭、掛、箱”一體化,因而智能車箱無法繞開。實際上,冷藏箱一直都有,但在局部溫差、保鮮技術、振動損傷等方面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使得國內冷鏈物流的效率始終未能有明顯改善。

顯然,即便將智能駕駛暫且放在一邊不談,光在冷鏈物流行業(yè)就存在巨大機會。

作為新一代的智能物流裝備,智鮮倉相對于傳統(tǒng)冷藏箱,增加了智能氣調、全倉負壓和精準控溫三項新能力,并配合著云端監(jiān)控,通過手機App、車載顯示單元以及冷鏈管理云平臺三大終端可視系統(tǒng),對冷藏箱內的各項參數(shù)進行實時監(jiān)控,保證保鮮效果。

智鮮倉:智能重卡落地的“另類”思路

在這些智能技術的加持下,智鮮倉的實際運營效果也確實高出傳統(tǒng)冷藏箱一大截。

今年7月10日,北京新發(fā)地農產品市場迎來了由新建喀什英吉沙運來的30噸色買提杏,全程4096公里一共走了5天,貨主收到貨后評價“保鮮效果極佳,損耗幾乎為零”。這也是色買提杏這種易損水果第一次以通貨的形式走出新疆。

毫無疑問,科技公司入局冷鏈行業(yè),或將對現(xiàn)有市場格局產生影響。

全面落地之前,智能重卡還需探索商業(yè)路徑的方向

隨著智鮮倉的落地以及希迪智駕“頭、掛、箱”一體化戰(zhàn)略布局逐漸浮出水面,智能重卡領域的商業(yè)路徑開始呈現(xiàn)出兩個不同的方向。

一個是以希迪智駕為代表的產品路線,即圍繞智能駕駛研發(fā)相關的產品,不但包括車頭、車掛和車箱,也包括與V2X相關的車聯(lián)網設備,其終極目標是將智能重卡整車列入前裝,直接通過生產線制造出來。

一個是以贏徹科技為代表的運營路線,即利用自動駕駛技術建設物流車隊,提供多種模式的自動駕駛運輸資產服務。在贏徹科技的規(guī)劃中,最終要運營一個覆蓋全國的自動駕駛卡車網絡,為物流客戶服務。

兩條路徑都有各自說得通的理由,兩條路徑也都沒有顯示出力壓一籌的絕對優(yōu)勢,因而一些玩家開始兩邊押注。智加科技和圖森未來就是其中的代表。

早在去年,智加科技就與一汽重卡達成戰(zhàn)略合作,聯(lián)合開發(fā)智能駕駛商用車產品,與此同時又與蘇寧、滿幫等物流巨頭合作,探索“倉對倉”場景的自動駕駛作業(yè)、干線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產業(yè)落地等。

圖森未來最開始也是與主機廠達成戰(zhàn)略合作,改裝線控卡車,產出原型機,后在商業(yè)落地上與美國郵政達成合作,為其提供從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郵政服務中心到得克薩斯州達拉斯配送中心之間,超過1600公里運輸線上的無人駕駛運輸服務。就其本質而言也是物流運營商的角色。

實際上,無論是產品路線還是運營路線,其中的關鍵核心是商業(yè)模式的邊界問題。

比如華為,大家都知道它的主營業(yè)務是通訊基站,雖然華為擁有做運營的能力和實力,但它堅決不做,這就是華為的邊界。華為認為應該讓它的客戶也要賺到錢,只有讓產業(yè)鏈中的各方都有獲利,整個產業(yè)才會不斷的持續(xù)發(fā)展下去。

回到智能重卡商業(yè)模式的討論,希迪智駕CEO馬濰認為運營模式是一項重模式,需要的資金量比較大,管理人員比較多。而產品模式相對較輕,落地后可以快速放量,如果能賣10萬輛車或者100萬輛車,那將會呈現(xiàn)出指數(shù)型的回報。

智能相對論認為現(xiàn)階段探討孰優(yōu)孰劣的話題還為時過早,商業(yè)路徑的不同,只是到達自動駕駛終點過程的不同方式與插曲,影響到競爭結局的最終將是玩家們對資源的掌控。

產品線路面向的是銷售端的量產資源,即與主機廠的合作深度,或對生產線的掌控力度。

運營線路面向的是服務端的行業(yè)資源,即與物流巨頭的合作深度,或自身擁有巨量可以掌控的物流運力,以及更有效率的運力調配能力。

由此看來,無論哪個商業(yè)路徑,都需要拿下具有壟斷地位的資源,這樣研發(fā)公司才能在整個智能重卡生態(tài)圈中掌握更大的話語權。

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心等待,智能重卡落地爆發(fā)之時,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