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BioNTech,在抗腫瘤的路上越走越遠

2023-07-21 15:50
氨基觀察
關注

2021年夏天,成立超過10年的BioNTech,靠mRNA新冠疫苗名利雙收。但正所謂,英雄為時勢所造,亦當適時合勢。

新冠紅利消散,如今的BioNTech在抗腫瘤的路上越走越遠。

7月20日,普米斯生物宣布與BioNTech達成戰(zhàn)略研究合作、項目引進選擇以及全球許可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條款,BioNTech將與普米斯生物的雙抗和單抗管線進行潛在合作。

這不是BioNTech第一次引進腫瘤管線,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 01 / 接連引進腫瘤管線

BioNTech對腫瘤管線有多期待,通過其與中國創(chuàng)新藥企的聯(lián)姻節(jié)奏就能窺探一般。

7月11日,BioNTech牽手道爾生物,雙方將利用道爾生物的一個未被披露的靶點,進行未來潛在合作的可能。

道爾生物是華東醫(yī)藥旗下的子公司,專注于多抗研發(fā)。此前,道爾生物就曾與默沙東牽手,探索Claudin18.2抗體DR30303與K藥的聯(lián)用效果。

更早之前的4月份,BioNTech與ADC藥企映恩生物達成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引進后者兩款ADC新藥DB-1303、DB-1311中國地區(qū)以外的全球權益,其中DB-1303是當前極為火熱的HER2 ADC。

而BioNTech投資的力度,更能彰顯其深耕腫瘤領域的決心。例如,其與映恩生物的合作,首付款高達1.7億美元,后續(xù)的里程碑款高達15億美元,還有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

沒辦法,在新冠疫苗之后,暴富過的疫苗企業(yè)需要一場新的勝利來證明自己。

/ 02 / 后新冠疫苗時代的探索

隨著疫情的消退,哪怕是英雄也要面對窘境。當年因mRNA新冠疫苗崛起的BioNTech,正站在收入斷崖的邊緣。

2022年,BioNTech憑借新冠疫苗收入173億歐元,但公司預計,2023年業(yè)績下降幅度將達70%。在這一背景下,BioNTech不得不進入更多領域,開墾mRNA技術應用的新領域。

這也不是BioNTech一家企業(yè)的遭遇。國內的mRNA企業(yè)也在轉身,例如當紅炸子雞艾博生物也把重心轉向了腫瘤領域。

今年6月下旬,艾博生物的ABO2011注射液臨床獲批,適應癥為系統(tǒng)化標準治療后進展或轉移的晚期實體瘤。

當然,在轉身的也不僅僅是mRNA企業(yè),也包括三葉草生物等一開始就全身心押注新冠疫苗的企業(yè)。

落后的新冠疫苗未能搶占市場,三葉草生物股價一路下跌,在“仙股”的邊緣徘徊。當前,三葉草生物開始布局流感疫苗等新領域,企圖打一個翻身仗。

一個史無前例的風口過去了,參與角逐的選手們接下來需要用更多的耐心,去換更大的野心。

       原文標題 : BioNTech,在抗腫瘤的路上越走越遠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lián)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醫(yī)療科技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lián)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