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WeWork的自我救贖能否實現?共享辦公未來又將走向哪里?

走不出的死胡同

作為共享辦公的頭部公司,WeWork估值下跌、IPO折戟后表現平平與其自身商業(yè)模式受質疑有很大的關系。

WeWork于2011年正式推向市場,其聯合創(chuàng)始人諾伊曼希抓住了當時美國的科技公司、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小企業(yè)主和自由職業(yè)者越來越愿意選擇靈活的辦公環(huán)境和聯合辦公的需求,于是租下寫字樓的一兩層將辦公場地劃分為許多小的區(qū)域提供給會員或公司辦公和社交,并且每月向進駐的企業(yè)和個人收取會員費。

與傳統(tǒng)房地產公司不同,WeWork重視社群的搭建,憑借“打造創(chuàng)業(yè)社群”的理念,WeWork營造開放式的辦公環(huán)境和工作氛圍。諾伊曼希望這家公司能夠讓創(chuàng)業(yè)家們聚集在一起,共享空間、服務和創(chuàng)意,以此幫助他們真正地實現創(chuàng)業(yè)。

因此,憑借舒適的硬件和室內辦公環(huán)境和社群氛圍,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增值服務,WeWork被認為是顛覆傳統(tǒng)小企業(yè)辦公場地租賃業(yè)務模式。

2018年,共享經濟站在風口,共享辦公概念下的WeWork自然獲得了更多關注,與共享出行Uber、共享租房Airbnb并稱為美國共享三巨頭。

但是與其他兩個共享模式有所差別,WeWork在不斷發(fā)展和擴張中暴露了很多商業(yè)模式問題。

首先是WeWork采取的是租賃模式,主要是通過對寫字樓進行租賃并翻新,然后以短租的形式轉租給其他公司或個人,以此賺取長租與短租之間的價差,相當于是“二房東”的角色。這個模式決定了WeWork是重資產模式,對資產和現金流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持續(xù)采取擴張策略,資金鏈容易發(fā)生斷裂,同時前期的巨大投入也導致出現投資回收期變長、盈利困難等問題。

市場普遍對WeWork科技公司定位業(yè)產生質疑:WeWork雖自稱提供“空間即服務模式”(Space-as-a-Service),意在強調其技術驅動的屬性,但WeWork整體營收的90%以上都來自會員的房租和相關費用,并非像科技公司擁有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和估值水平。

作為共享辦公賽道的代表公司,WeWork遭遇滑鐵盧雖然有一定的自身特殊性,但其的發(fā)展困境仍反映出了行業(yè)面對的共同瓶頸。

2019年12月12日,優(yōu)客工場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為“UK”。

招股書稱,根據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提供的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按聯合辦公空間的數量、總管理面積和覆蓋的城市數量衡量,優(yōu)客工場運營著中國最大的協同工作空間社區(qū)。

但作為國內共享辦公玩家的代表,優(yōu)客工場未能擺脫虧損魔咒,招股書顯示,優(yōu)客工場2017年公司總營收為1.67億元,2018年公司總營收為4.48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8.75億元,上年同期為2.82億元。規(guī)模之下是巨額的虧損:2017年、2018年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50億元、3.41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凈虧損3.4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凈虧損2.15億元擴大112%。虧損之外,一半收入來自突擊投資整合營銷公司、商譽巨高、現金流吃緊等問題也伴隨數據的公開而浮出水面。

有WeWork折戟二級市場的案例在前,加之其自身并不亮眼的數據表現,優(yōu)客工場的上市之路也走得異常曲折,在二級市場不愿再為聯合辦公行業(yè)虛高的估值和燒錢的模式買單的背景下,優(yōu)客工場無奈只能“買殼上市”。今年11月24日,優(yōu)客工場通過SPAC(相當于國內的借殼上市)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圖源 優(yōu)客工場官網

顯然,擺在共享辦公玩家們面前的路仍不好走,共享辦公究竟怎樣才能走出困境,答案并不難找——Airbnb、Uber逐漸重獲二級市場認可的現實,或可窺視解碼鑰匙。

健康的商業(yè)模式是贏得信賴的重中之重。

Airbnb之所以能獲得二級市場認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展示出了財務向好的能力和跡象,招股書顯示,Airbnb2020年三季度總營收13.4億美元,凈利潤為2.2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業(yè)務表現出逐步恢復的趨勢。

市值暴跌的遭遇則讓Uber清醒不少,通過瘦身改善自身虧損表現。財報顯示,今年以來,Uber無論是營收成本,還是營銷、研發(fā)等經營費用,都維持在低位,這最終反映為Uber經營利潤率的上升:除了遭受疫情重創(chuàng)的二季度,一季度、三季度Uber的經營利潤率相比2019年數據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修復。

另外,Uber重點投入外賣業(yè)務,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根據財報數據,Uber外賣業(yè)務營收占比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營收占比已基本與網約車業(yè)務持平,已然成為目前Uber最強勁的增長引擎。

總之,不敢再瘋狂燒錢,反而精打細算過起了日子的Uber,用對“生意”本質的尊重,換回了資本市場的信任票。

共享辦公想要贏得資本市場的尊重,秘訣無外乎跳出燒錢怪圈,而這對共享辦公一直以來的商業(yè)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戰(zhàn)。

優(yōu)客工場創(chuàng)始人毛大慶在IPO后的采訪中即表示,“共享辦公現在依然處在一個新興行業(yè)試錯的階段,所有企業(yè)依然在摸索、尋找方向。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共享辦公企業(yè)可以真正找到規(guī);c盈利的契合點。”面對現實,在今年疫情的直接推動下,優(yōu)客工場開始了輕資產戰(zhàn)略轉型。

從目前來看,一個確定事實是,無論是瘋狂瘦身的WeWork,還是謀求轉型的優(yōu)客工場,都暫時未能拯救陷入困境的共享辦公行業(yè)。仍在死胡同里徘徊的共享辦公,還在等待轉機。

<上一頁  1  2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fā)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xù)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慧城市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